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榆林城区开始出现了一些名称当中含有“国际”二字的酒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类似名称的酒店越来越多,城区的新建路、长城路、红山路、高新区明珠大道的高楼顶部随处都可以看见挂有“××国际大酒店”的招牌。但这些标榜着“国际”的酒店,大部分与市民心目当中所认可的“国际范”并不匹配,甚至是相差甚远。因此,不少市民质疑这样的滥用“国际”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近日,记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
A 酒店滥用“国际”是否符合规定?
而按照国家工商管理总局的相关规定,一家企业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时,首先要由工商部门对拟注册的企业名称进行预先审核。那么,对于酒店名称中“国际”一词的使用,工商部门是否会有具体的规定呢? 旅游局是酒店评星定级的主管单位,对此,榆林市旅游局副调研员董红表示,从旅游方面的角度出发,对于酒店的名称中是否可加入“国际”二字,国家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更没有详细的认定标准。“偶尔也会有酒店向我们报备含有‘国际’字样的酒店名称,但我们的认定往往只是停留在感官的层面,如酒店规模、内部装饰、所处地段等。因为国家并没有出台详细的法规政策来明确哪种规格的酒店可以使用‘国际’字样,而且旅游局并没有被赋予针对酒店名称能否含有‘国际’二字的行政执法权和监管权。”董红表示。
榆林市工商局注册分局副局长周东阳告诉记者,酒店名称中间出现“国际”二字,并不违反相关规定。
据了解,作为企业名称的登记主管机关,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审核或者驳回企业名称登记申请,监督管理企业名称的使用,保护企业名称专用权。对于企业名称中是否可以出现“国际”一词,由国家工商总局颁布实施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五条中有着明确规定:一、对于企业名称中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家”、“国际”等字样的企业名称;二、在名称中间使用“中国”、“中华”、“全国”、“国家”等字样的和不含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均由国家工商总局予以核准。
“也就是说,如果企业名称是以‘国际’二字开头,则需要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如果只是在中间出现这两个字,按照相关规定由受理该申请的市、区、县工商部门核准即可。我们在日常的业务办理中,对各类企业在名称中使用‘国际’字样的,一直坚持严格审核,仅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酒店和旅行社,才根据设立者的申请,核准其在名称中使用‘国际’字样。同时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该字样只能作为行业的限定语使用,如‘榆林市××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等。”周东阳说。
此外,周东阳还表示,在工商部门的日常执法过程中,也曾发现部分酒店等未经核准擅自使用“国际”字样的情况,都依法进行了查处。而对于这类行为,工商部门也将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B “‘国际’泛滥反映了人们潜藏的浮躁状态”
虽然符合规定,但媒体从业者郝先生仍对榆林城区内随处可见的“国际”酒店嗤之以鼻。郝先生认为,这些名称只不过是酒店经营者自己给自己贴上的标签,实际上在榆林市酒店当中真正与“国际”这一名称相匹配的极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榆林市有几家酒店能够提供醇正的西餐?有几家酒店能够提供外币兑换服务?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做不到,哪里还能谈得上什么‘国际’?甚至有些酒店里房间数量不足百间,只是达到了吃饭和住宿的基本要求,也敢堂而皇之地挂出‘国际’的招牌,真让人觉得可笑。”郝先生表示。
记者辗转联系到了城区一些“国际”酒店的负责人,对他们将自己的酒店命名为“××国际大酒店”的初衷进行了了解。很多经营者认为,挂上“国际”的招牌,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实际上,记者在对多位不同消费层次的榆林市市民进行采访后发现,在全民消费观念日趋理性的今天,类似酒店名称这样的外围因素,对于消费者选择消费场所时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我觉得,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价格,这是由消费能力决定的。然后就是所提供的服务,如酒店环境、房间设施、饭菜质量等。其它的因素基本上不会考虑。”市民李先生选择酒店的标准,得到了绝大多数受访市民的认同。
而从事多年文化工作的任先生,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表达了对“国际”酒店泛滥这一现状的不认可。
任先生认为,众多经营者希望借助“国际”二字来提升知名度,就表示经营者对自身缺乏信心。而类似做法在榆林市的不断蔓延,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社会文明程度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榆林市用了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很多城市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跨越,城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公民的文化综合素质,却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的事情。该市‘国际’酒店泛滥这一现象,正是反映了很多人身上所潜藏着的那种浮躁的状态。经营者认为简单地在名称中加上‘国际’二字就可以提高自家酒店的档次,而部分消费者则觉得经常出入这样的酒店就是身份的象征。从这个角度来说,榆林市委、市政府从2012年起启动实施的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正当其时。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使我们的心态变得更加平和、沉稳,使我们前进的步伐更加从容、稳健。”任先生说。
短 评
物美价廉客自来
两年多以前,在榆林城区红山恒安路附近的一条小巷道内,开了一家名为“老榆林杂烩菜”的小饭馆。第一次路过看到这家小店时,笔者心里还犯嘀咕,在这样一个周围居民不超百户的地方开饭馆,生意怎么会好。不曾想在度过了刚开张时的一段冷清时光之后,每到饭点,这家小店基本上都是车水马龙,食客络绎不绝,就连笔者本人也成了这里的常客。仔细想来,类似这样默默无名却受到人们热捧的小店在城区的犄角旮旯还有很多。而这些店吸引顾客的原因很简单:饭菜味道好,价钱适中,“物美价廉”四个字当之无愧。再加上这些店老板往往都热情好客,每有客人进店都是嘘寒问暖,使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虽然从规模上来说,与城区那些标榜“国际”的酒店相比,这些小店小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它却给那些行业“大佬”们好好上了一课:提高饭菜质量,提升管理水平,使客人得到满意的服务,这些最简单的东西才是酒店乃至整个服务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正所谓“物美价廉客自来”,这比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更能抓住消费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