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从陕西省榆林市经贸委获悉,榆林工业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坚持“依托资源...
近日,从陕西省榆林市经贸委获悉,榆林工业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坚持“依托资源、科学开发、壮大产业、强市富民”十六字方针。
榆林市是国内外少有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矿产资源富集区,四大资源储量大、品质优,组合配置条件好,再加上铝钒土、高岭土、石英砂等矿产资源以及羊子、红枣、洋芋、豆类等农副土特产品,形成了榆林市特有的资源优势。
据有关资料显示,榆林市矿产资源共有8大类40多种,其中煤炭总量大约8640亿吨,已探明储量1660亿吨,是世界八大煤田之一;天然气探明储量3100亿立方米;石油探明储量1.7吨;岩盐探明储量50亿吨。预测榆林资源潜在的经济价值高达6.53万亿元,资源开发的前景相当广阔。
榆林市政府提出,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协调发展区域结构,实现工业格局向资源开发型转化。一是建设北部煤炭—电力—高耗能工业区;二是建设西部石油—化学工业区;三是建设市区化工—轻纺综合工业区;四是建设南部农副产品加工—盐化工工业区。
针对当地实际情况,榆林市将从六个方面着手深化改革和战略转型。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确立以工业为主的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使传统产业中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尽快向先进、适用、高效、节能转化,加快传统产品升级换代。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工业化的各个领域和整个过程,实现决策和管理网络化、智能化、现代化,推动产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生产要素向工业优势领域、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集中,实现产业、产品的开发向市场经济转化。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促使工业生产向清洁化、生态化转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榆林市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推进三个转化(即: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开发建设思路更加清晰,使基地建设从一次能源产品开发,向资源开发的深加工和就地转化跃升,提高综合利用效益。布局规划为:府谷火电及载能工业基地、神木煤液化工业基地、榆横煤化工工业园区和鱼河米脂盐化工工业园区以及神府优质商品煤基地、扩大靖边石油、天然气产能建设等。通过资源转化,构建起煤电及载能工业、煤制油、煤化工和煤油盐化工产品综合开发、相互配套、相互支撑的产业集群。要以建设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为龙头,带动榆林市煤炭、油气、化工、电力、建材、轻纺六大支柱产业健康发展,使榆林市工业形成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农副土特产品深加工并举、各具特色的区域工业经济新格局,并把这六大产业做大、做强、做精。
实现发展,一方面要尽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从掠夺性资源开发向集约性经营转变。坚持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对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实行节约利用和综合利用,坚持开发与节约相结合的原则,提高资源利用率、生产率、采收率,缓解资源的供需矛盾。推动清洁生产,着重发展附加值高、轻污染或无污染产业和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型产业。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工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尽快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坚持资源外输与就地转化并重、开发与加工并举的原则,一手抓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一手抓加工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特别是资源就地转化和深加工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企业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以资产优化组合为目标,加快国退民进的改革步伐。要坚持“优势企业集团化、骨干企业公司化、中小企业民营化、市县区企业一体化”的改制思路。建立企业改革“一把手”工程,加强力量,强化措施,加大改制工作的力度,制定并出台企业改制的新办法、新规定和优惠政策,确保国企改革顺利进行。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拓宽非公有制发展领域,促进榆林非公有制经济的大提高、大跨越、大发展。
强化信用管理。“信以诚为本,诚以信为基,信以德为源”,诚信是企业的“立业之道,兴业之本”。要加强整顿和规范信用秩序,全面提高企业信誉,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要组建企业家协会。加快建立一个有利于企业家队伍形成和成长的机制,建立和完善经营者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